古代各朝如何称呼君主,宋朝的“官家”是贬称么?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何故 是什么意思 古代各朝如何称呼君主,宋朝的“官家”是贬称么?

古代各朝如何称呼君主,宋朝的“官家”是贬称么?

2023-06-27 11:47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古代对于君主的称谓从场合上分为正式(朝会、觐见等等)和私下两种,从称呼的对象上又可分为君主自称和臣下尊称(口头和各类文书)。那么历朝历代这些称谓具体都是哪些呢?

在夏商时期,君主们自称“余一人”。这个称谓的含义目前有争议,主要分为两种。第一种意为奉神命所生者唯君主一人;另一种观点则认为“余”通“予”是一种自称,而“一人”则是表示天下唯一的意思。

夏朝时臣下对于君主的尊称为“后”,《说文解字》对此的解释为“发号施令者为后”。到了商朝这个尊称被升级为“帝”(意为道德、功德都很高的人),例如帝丁(武丁)、帝辛(纣王)等等。

周朝君主们沿用了夏商时期的“余一人”,但形势的变化,也让君主们开发出了一个新自称。

周襄王时发生了“叔带之乱”,不仅王后与自己弟弟私通,自己也被赶出了王都。虽然在晋文公的帮助下襄王平定了叛乱,但尴尬的“余一人”也不得不自称“不穀”(不善的意思)以解嘲。

而臣下对于君主的尊称,周朝从“帝”降级为“王”(君主下一级的封爵)。因为周公认为,虽然商不道被天所弃,但周代之亦有罪(叛乱)。因此周的君主们需要自贬,去帝号称王。不过士大夫们很快就为周王搞出了个新尊称“天子”。

这个“天子”的意思,目前也有两种解释。一种指周王乃上天之子。另一种观点认为,“子”不是儿子的意思,是一种表达尊贵的语气后缀(如孔子、墨子等等),也就是说周王就是“天”。

不论是哪种解释,其寓意都不亚于“帝”,只能说周王们并不是那么甘于“自贬”。

此后春秋战国时期,虽然诸侯们已经不把周王放在眼里,但毕竟是大家共尊的天子。所以诸侯们也不太好僭越周王的称谓,因此他们开始广泛使用另一种自称。

也就是我们熟悉的“孤”和“寡人”,其意为“孤独、寡德之人”。不是君主们都迷上自谦,而是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,他们必须尽可能地放低姿态。因其良好的“寓意”,不仅沿袭下来成为了王爵标准自称,而且很多皇帝也爱用它。

同时不能称呼诸侯为“天子”的大臣们,也针对性地为自己的君主开发出新尊称“陛下、上、今上”等等。

当时臣属和主上正式会面时,为区分地位和主从,君主多坐(立)于阶台之上,臣属则位于台阶之下。因此以陛下、上等词代指高高在上的君主。

注:非亲近臣子、重臣觐见时,常不能直接与君主说话,也不能靠近。需要立于阶台之下的君主近侍代为转告。因此陛下最初意指自己寒微只能跟侍从说话,不敢惊扰高贵的君主。

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后,认为已有的称谓都不足以彰显他的功业。不但自创了一个全新的尊称“皇帝”代替“王、天子”等,还彻底改变了一个字的含义和属性。

朕皇考曰伯庸。

《离骚》屈原

朕,我也。古代尊卑共之,贵贱不嫌。

《独断》蔡邕

始皇帝将原本大家都能用的“朕”,改为皇帝专属自称。此后两千多年里,皇帝们都遵从了这一规定并严禁臣民僭越使用,直至清帝逊位。

不过皇帝们私下(如后宫)倒很少这么自称,和先秦时期的君主一样,多用“吾、我、余”等。个别文化程度不高的皇帝还会用“咱、俺”这类很接地气的称谓,甚至在朝廷的正式文书里也这么自呼。

有今,俺即了大位子,恁阿卜束的儿子结束,不忘俺太祖高皇帝恩德,知天道,便差侄阿卜束来京进贡 ……

永乐元年五月初五日 上钤敕命之宝

汉朝在秦的基础上对皇帝称谓进行了扩充。不仅把周朝的尊称“天子”重新搬了出来与“皇帝”并列,也发展出了一些全新的称谓。

汉朝时期,“家、国”概念还未被严格区分开。因此臣属也会称皇帝为“大家”“天家”或“国家”。当时直属皇帝管辖的京畿地区在行政上为“县”,所以皇帝也会被臣属称为“县官”。

县官谓天子也。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,《夏官》王畿内县即国都也。王者官天下,故曰县官也。

《史记·绛侯世家》

魏晋南北朝针对皇帝的称谓并没什么扩充,大多使用“皇帝、陛下、上”等称谓。到了唐朝针对皇帝的尊称又增加了新名词“圣人”。意为称颂皇帝为圣贤,实际就是为了溜须拍马。不过这一称谓不是皇帝专属,大名鼎鼎的安禄山也被这么称呼过。

在一些人的印象里,宋朝的皇权有些羸弱,皇帝们常沦为太后、权臣的傀儡。他们的理由之一是臣属用一个很俗气的词“官家”来贬抑皇帝。

首先不说宋朝的皇权一点都不弱,用“官家”称呼皇帝也不是宋朝才出现的。这个词在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《晋书》《五代史》均频繁出现,而且专指皇帝。不少学者认为它是由“县官”“大家”“天家”这些皇帝称谓组合而来。

(宋真宗)上乘醉问之:“何故谓天子为官家!”(侍读学士李仲容)遽对曰:“臣尝记蒋济《万机论》言:三皇官天下,五帝家天下。兼三五之德,故曰官家。”上甚喜。

《湘山野录》僧文莹

由上可知宋朝人的解释更好听一些。无论是真的,还是溜须拍马,起码这不是自谦或者贬低皇帝。而且“官家”这个称谓,也被宋朝民间所追捧,各行各业争相效仿自称。例如医者自称“医家”、和尚介绍自己为“禅家”、种田都要附会“农家”……

我们熟悉的另一个皇帝称谓“皇上”,虽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,但直到近千年后的元朝,才被广泛使用。同时蒙古人还为中原带来另一个皇帝称谓“汗”,只不过这个词和华夏伦常不容,元朝之后就很少被使用了。

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皇帝称谓“万岁”,其最早出处有汉高祖和汉武帝两种说法。不过其后千年里除了使用频率低,这个词也不是皇帝专属。臣民除了称呼皇帝,也可以用此词表达喜悦或称呼他人(汉朝广宗王的名字就叫“刘万岁”)。

自宋朝逐渐不允许人臣染指“万岁”,但朝野内外也没有太大兴趣用它来称呼皇帝。明朝的朝臣基本也不会这个词来称呼皇帝,因为溜须拍马的意思太明显了。甚至于敢这么称呼皇帝的人,还会被御史以“谀上”为由弹劾。

注:北宋真宗朝大将曹利用之子曹讷,一次喝醉了酒“令人吁万岁”,后被告发杖责致死。

把这个词弄火的是明朝的宦官、宫女和嫔妃。在皇权的高压下,他们的人生就是围着皇帝一个人转的人生。哄皇帝开心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他们人生的唯一意义,因此在内廷他们常常用“万岁”或“万岁爷”来奉承皇帝。

清承明制,而且清朝还有特殊的八旗制度。八旗子弟以及八旗出身的朝臣,严格来说都是皇帝一人的奴仆。所以“万岁”和“万岁爷”也从内廷扩展到外朝,并为皇朝上下所习惯并使用。

不过在正式场合,无论满汉、八旗,朝臣们还是尊称皇帝为“皇上”。虽然马屁人人皆爱之,但是“脸面”皇帝们也要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